2025 年主流行銷策略手法,透過台灣本地與國際案例,讓你實際看懂大家怎麼規劃行銷策略,他們都怎麼做 ? 工具怎麼選 ? 內容策略怎麼發揮最大價值?

如果你對行銷還停留在「發文 = 行銷」的階段,那這篇文章絕對是你升級行銷思維的入門指南。

無論你是創業初期的小品牌,還是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,都能透過正確的行銷策略打出自己的聲量。

什麼是行銷策略?好策略 = 好的長期效益

什麼是行銷策略?

行銷策略( Marketing Strategy )是一種長期的計畫,用來幫助企業推動產品或服務、打進市場並吸引特定目標客群。簡單說,就是「怎麼讓人想買、知道你在賣、還願意持續回購」。

很多人把「行銷活動」、「行銷企劃」和「行銷策略」搞混。其實行銷活動(例如:舉辦線上抽獎活動、買一送一促銷)只是策略裡的其中一小部分。

行銷策略是大方向、長期布局;行銷活動是戰術,短期推進。

好的行銷策略能帶來什麼效益?

  • 建立品牌印象與差異化
  • 提高顧客忠誠度與轉換率
  • 精準分眾,節省廣告預算
  • 更容易達成業績與營收目標

尤其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,一個明確的策略比撒錢打廣告還來得有效。這時候,關鍵的行銷工具與分析方法就派上用場啦!

2025 年常見的行銷策略與方法!這些新招,趕快跟上!

消費者胃口越來越挑的 2025 年,品牌行銷的重點早已從「廣撒網式投放」轉向「精準受眾 + 高效工具 + 差異化內容」的三大核心。

過去靠錢砸廣告的打法,已經逐漸被更聰明的行銷策略取代。

AI 助攻行銷|效率工具 + 智能洞察,讓你少走冤枉路

特性:

AI 在行銷領域的應用已經全面爆發,從文案生成、圖片設計到市場數據分析,AI 工具已經行銷人的新利器。不只「省時間」,還能讓你在競爭中搶先一步洞察市場。

優勢:

  • 節省時間與人力成本:從過去 3 天做的簡報,現在用 AI 工具可能 1 小時搞定。
  • 高度客製化與自動化:可依照不同受眾自動產出個人化內容。
  • 結合行銷分析工具提升精準度:例如用 AI 分析網站熱點、受眾行為與轉換漏斗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ChatGPT、Jasper AI:用於生成部落格文章、廣告文案、FAQ 或腳本。
  • Midjourney、Canva AI:圖片與社群素材設計。
  • HubSpot AI、SurferSEO:結合 SEO 與 AI,協助產出高分內容。
  • PaveAI、Tableau:將 Google Analytics 資料視覺化並提出優化建議。

應用實例:

國際美妝品牌早在數年前便開始導入 AI 技術,並在行銷與顧客服務層面持續深化應用。其中最具代表性的,是其推出的虛擬諮詢工具 Sephora Virtual Artist (參考影片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NFApcSocFDM),這是一款結合 AI 和 AR(擴增實境)的功能,讓顧客可以透過手機或網站,即時試妝、比對色號與產品建議。

背後的 AI 模型則根據用戶的臉型、膚色、購買行為與過往互動紀錄,推薦最適合的產品與教學內容。根據國際美妝品牌公布的數據,這項工具上線後,提高了 11% 的顧客轉換率,同時減少了門市試妝的等待與退貨率,是 AI 行銷與用戶體驗整合的經典案例之一。

內容行銷再進化|深度內容 + 差異化價值,建立品牌的說服力

特性:

內容行銷不再只是寫部落格或產出影片,而是以策略性的方式,用 FAQ、白皮書、品牌故事,有計畫地建立信任、教育市場、並引導消費。

優勢:

  • 打造專業形象與品牌信任:越懂內容的品牌,越有說服力。
  • 提升自然流量與搜尋排名:透過 SEO 結構與潛在語意關鍵字(LSI Keyword)持續導入 Organic Keyword 流量。
  • 具長期累積價值:內容不像廣告期限,它會一直被搜尋、被分享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WordPress + Yoast SEO:撰寫並優化部落格內容。
  • Answer The Public、SEMrush、Ahrefs:找出 FAQ 與熱門問題,建立內容策略。
  • Google Search Console、GA4:追蹤 Organic 內容成效。

應用實例:

全球知名的 CRM 與行銷自動化平台是內容行銷領域的經典範例。他們透過經營大量高品質的部落格、白皮書、線上課程與 FAQ 教學頁面,不僅教育市場,也同時強化自身作為業界領導者的地位。

知名的 CRM的內容策略高度圍繞目標關鍵字,例如「行銷自動化」、「如何寫行銷企劃」、「行銷漏斗是什麼」等,並以 SEO 結構與 LSI Keyword 系統性佈局。

根據官方數據,其部落格每月吸引超過 700 萬自然流量,內容行銷轉換的潛在客戶更占總營收來源的 90% 以上。這顯示深度內容不僅是品牌資產,更是商業引擎。

短影片行銷|3 秒內抓住注意力,百萬流量做得到

特性:

短影片平台如 TikTok、Instagram Reels 與 YouTube Shorts,正在全面改變人們的內容消費習慣。3–15 秒的視覺衝擊與節奏明快的訊息傳遞,讓這類行銷方式成為品牌曝光首選。

優勢:

  • 演算法推播效應強大:即便是新帳號,只要內容對味就能爆紅。
  • 高互動性、高停留率:比文字或靜態圖文更容易勾住觀眾。
  • 容易與社群操作結合:搭配挑戰活動、話題標籤、限時優惠可帶來快速轉換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CapCut、InShot:快速製作影片。
  • TikTok Business Suite:提供數據分析與廣告投放。
  • Later、Buffer:社群內容排程,支援短影片平台。

應用實例:

國際藥妝品牌在台灣市場針對敏感肌消費者,透過 TikTok 與 Instagram Reels 積極與在地藥師與皮膚科 KOL 合作,製作「1 分鐘教你看懂成分表」、「如何挑選舒緩保養品」等知識型短影片。

這類內容一方面滿足年輕消費者快速獲得資訊的需求,另一方面也搭配門市活動導流至實體藥局試用與購買,形成線上線下整合。

根據其台灣代理商的內部數據,這波行銷活動在 3 個月內提升社群互動率 4 倍,並成功拉高敏感肌產品線銷量約 30%。這顯示即使是醫學品牌,只要策略精準、內容專業,透過短影片也能達成品牌教育與商業轉換雙重效果。

社群行銷|從「刷存在」變「真互動」

特性:

社群行銷已不只是貼貼照片、發發文,而是透過社群平台建立 雙向互動關係。品牌若能「說人話」、「懂社群」,才能真正打進消費者心中。

優勢:

  • 品牌人性化:提升好感度與黏著度。
  • 立即回饋市場反應:留言、按讚、分享都是數據回饋。
  • 高頻次曝光:每日觸及率高,尤其是使用貼文、限動、直播混搭策略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Facebook Business Suite、Meta Ads Manager
  • LinkedIn Campaign Manager(針對 B2B)
  • Instagram Insights + Creator Studio

應用實例: 

知名銀行旗下的數位銀行帳戶品牌,透過一系列極具話題性的社群行銷策略,成功打入 20–35 歲年輕客群。

該數位銀行擅長以 「梗圖」+「金融知識轉譯」 的方式,將原本冷硬的理財資訊變成貼近生活的內容,例如推出「月底吃土懶人包」等貼文,搭配限時動態互動投票、節日主題貼圖與 Meme 行銷,讓用戶主動參與。

該數位銀行的 Facebook 粉專不僅留言熱絡,還常出現 UGC(用戶自行創作內容回應),創造極高的社群黏著度。根據台新內部公開數據,自 2020 年以來,該數位銀行的數位帳戶開戶人數已突破百萬,社群貢獻的自然觸及與轉換率是主因之一,堪稱金融業社群操作的模範。

電子郵件行銷|經典戰法,轉換率依舊高居不下

特性:

即使是 2025 年,Email 行銷仍然是轉換率最高的行銷手法之一,尤其在 B2B、會員制電商、訂閱型服務 中表現最穩定。

優勢:

  • 掌控度高:不像社群受演算法影響,Email 內容可完全自控。
  • 能夠高度客製化:依據顧客行為、購買歷程發送對應內容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Mailchimp、Sendinblue 、ConvertKit:簡單易用、支援自動化。
  • Hubspot Email + CRM 整合:針對高價值潛在客戶進行再行銷。
  • Klaviyo(電商專用):可與 Shopify 等平台整合。

實例應用:

台灣知名設計電商平台長期經營會員制機制,擅長使用電子報行銷進行精準分眾推播。

透過與 CRM 系統整合,根據使用者的瀏覽行為、加入購物車商品與購買頻率,進行自動化郵件發送。

舉例:針對 7 天內曾加入購物車卻未結帳的用戶,電商會寄出個人化提醒信,並附上限時優惠;針對消費超過三次的 VIP 則定期寄送新品預覽與專屬折扣。根據官方訪談分享,這套 Email 自動化系統讓該電商的平均電子報開信率達 35%,轉換率提升約 22%,成為平台會員經營與銷售成長的關鍵行銷支柱。

聯盟行銷 + KOL 合作|讓別人幫你「口碑擴散 + 銷售轉換」

特性:

這是結合「信任」與「影響力」的行銷方式。聯盟行銷讓夥伴分享你的產品連結賺佣金,KOL 則以自身風格與粉絲群力幫你提升品牌曝光與購買動機。

優勢:

  • 打入既有社群圈層:省去開發新流量的時間與成本。
  • 建立快速信任感:相較品牌廣告,KOL 的推薦更具說服力。
  • 依成效付費,預算彈性高:聯盟行銷通常以 CPA 模式運作。

操作工具推薦:

  • Affiliate 系統:Affiliates.One、Impact、ShareASale、Tapfiliate
  • 台灣 KOL 工具:KOL Radar、AdGeek、PressPlay
  • YouTube / IG 合作投稿工具

實際案例:

台灣本土保養品牌近年積極結合聯盟行銷與 KOL 策略,在 Instagram、YouTube 與部落格平台進行大規模口碑合作。

透過與 KOL Radar、AdGeek 等本地工具合作,本土保養品精準鎖定 18–35 歲愛美族群,邀請百位以上中小型 KOL 試用產品、分享心得並附上專屬折扣碼與聯盟連結。此舉不僅成功打入社群圈層,更提升品牌搜尋熱度與訂單轉換。

制定行銷策略的方法:引導品牌航行的 GPS

制定行銷策略就像為品牌安裝「導航系統」,有目標、有路線、有工具、有里程碑,讓你不會在半路迷航。

以下是實務上常見、具備邏輯思維的一套行銷策略制定流程,每個流程都是建立在理論基礎下,然後疊加具體的應用情境,讓你能夠真正「用得上」!

1. 設定目標:用 SMART + SWOT + PEST 分析,釐清為什麼要行銷

這步驟的目的,就是要幫你的品牌「定方向」,而不是盲目行銷。畢竟,沒有目標的行銷,就像在黑暗中射箭,命中全靠運氣。

最常見也實用的做法,是結合幾個簡單的分析工具來幫你釐清狀況——像是 SMART 原則、SWOT 分析和 PEST 分析。

  • SMART 原則:幫你把模糊的想法變成具體可執行的目標。
  • SWOT 分析:讓你看清楚企業內部的優勢與劣勢。
  • PEST 分析:幫你了解外部環境的影響因素,像是政治政策、市場趨勢或科技變化。

舉例:

假設你是一家本土保養品新創品牌,希望在 6 個月內打進 25–35 歲女性市場。

你可以這樣設定 SMART 目標:「6 個月內,透過內容行銷提高品牌官網月流量 50%,並提升 IG 粉絲互動率 30%。」

接著進行 SWOT 分析(優勢:產品成分天然;劣勢:品牌知名度低),再搭配 PEST 分析(例如:環保風氣興起→可作為切入點)來了解你在市場中的機會與限制。

這些分析結果,不只能幫你制定方向,也影響到後續你選擇的行銷工具、行銷手法與通路策略。

2. 確定目標市場:用 STP 分析 + Persona = 抓出你的理想客戶

你不能什麼人都想賣,因為那會讓品牌訊息模糊、廣告成本爆炸。這一步的重點,就是找出「誰最有可能買單」,並深入了解他們的需求與行為模式。

在實作上,可以結合兩個實用概念來進行:

  • STP 分析:先分眾(Segmentation)、再挑選對象(Targeting)、最後決定品牌在市場中的角色定位(Positioning)。
  • Persona 建立:將目標客群擬人化,模擬出一個具體角色,幫助行銷內容更貼近真實需求。

舉例:

延續前面保養品牌的情境,假設你發現 30 歲左右的輕熟女是最容易產生消費行為的一群。

你就可以建立一個 Persona:「小茵,34 歲,科技業行銷主管,月薪 6 萬,重視環保與天然成分,平常會看 IG,愛看保養開箱文與成分分析。」

透過 STP 分析與這類人物誌的結合,你的行銷策略就能更聚焦——從 IG 操作、KOL 合作,到品牌語言與包裝風格,都能準確對應小茵的喜好。

這時候各種數位工具就能派上用場,像是 Facebook Audience Insights、Google Analytics 等,幫你以數據佐證受眾輪廓,讓決策不再憑感覺。

3. 確定價值主張:用 UVP 精準定義你的差異性

當市場上充滿類似產品時,你要讓顧客知道「為什麼非選你不可?」這就需要明確的價值主張。

UVP(Unique Value Proposition,獨特價值主張)。用一句話,就要清楚表達你能幫顧客解決什麼問題,並點出你與其他品牌最大的不同。

舉例:

以台新 Richart 為例,他們的 UVP 是:「年輕族群首選的數位金融品牌,辦帳戶不必跑銀行,全程線上搞定。」

這句話直接切入年輕人重視的「效率」、「便利性」與「線上化」三大關鍵,同時讓 Richart 這個品牌與傳統銀行做出明顯區隔。

舉例:

Edenred Taiwan 為例,他們的 UVP 是:「發放員工福利,真的比你想像的更輕鬆」

這句話聚焦在 B2B 客群在「企業留才」、「激勵員工」的需求,透過數位票券平台,整合商品卡、餐券、健康福利方案,讓企業在年節獎勵、生日禮金、員工福利等情境中,都能快速、彈性地完成發送。提升了 HR 與行政效率,也讓企業形象加分。

4. 決定行銷組合:用 4P 或 7P 打造你的全方位策略

設定好方向與受眾後,接下來要回答的問題就是:「我要怎麼把東西賣出去?」

這時就可以運用經典的 4P 行銷組合:產品(Product)、價格(Price)、通路(Place)與推廣方式(Promotion)。也可以延伸使用 7P 模型,加入人員(People)、流程(Process)與實體證據(Physical Evidence)。

來看個實際操作範例:

假設你要替一款新推出的天然洗面乳做行銷企劃:

  • Product:主打溫和配方、無香料、適合敏感肌。
  • Price:採中價位策略,比開架高一點,但比醫美親民。
  • Place:以 D2C 電商為主,並搭配誠品生活實體快閃。
  • Promotion:合作皮膚科醫師做直播內容,搭配 IG 廣告與 KOL 試用內容。

如果你是經營寵物美容店,那麼「People」指的是技術優良又會與毛孩互動的美容師,「Physical Evidence」則是乾淨無味的環境、五星 Google 評價、客戶分享的照片等。

行銷組合這件事,不只是決定在哪裡打廣告,而是整個品牌體驗怎麼被規劃、包裝與傳遞出去。

5. 數據觀測與優化:KPI、PDCA、TOWS 分析,讓策略會呼吸

行銷不是設計好一次就放著不管,而是需要根據成效來持續優化的動態過程。這一步的目標,就是讓你的策略「有呼吸感」,可以根據數據即時調整。

實務上,這階段最常使用的三個工具是:

  • KPI(關鍵績效指標):設定具體數字來衡量是否達標。
  • PDCA 循環:從計劃、執行、檢查到修正的優化機制。
  • TOWS 分析:將 SWOT 的優劣勢轉化為具體可執行的策略組合。

舉例:

假設你做了一場電子報行銷活動,設定的 KPI 是「開信率 25%、點擊率 10%」。

但第一輪成效只有 15% 開信率,這時就可以啟動 PDCA:

  • Plan:調整標題或寄送時間。
  • Do:跑兩種版本做 A/B 測試。
  • Check:查看哪一版表現較好。
  • Act:把效果好的版本套用到後續批次。

舉例:

你發現競爭對手也推出類似商品,便能用 TOWS 分析結合你現有的優勢,產出新行銷策略,例如用現有的高活躍會員群做聯名合作,或推出功能差異化的新品來避開正面對打。

這時候,像 GA4、Hotjar、Mailchimp、HubSpot 等數據工具就變得非常實用。它們不只是報表,而是讓你策略不再憑直覺,而是基於事實的實戰調整。

中小企業的行銷策略不用海撒預算,只要策略對位也能打出漂亮一仗!

中小企業常常被認為處於「預算邊緣」,打不贏大品牌。但真的是這樣嗎?

其實在數位時代,預算固然重要,但「創意」、「數據」、「內容深度」和「精準溝通」早就成為扳回一城的關鍵。許多國內外的成功行銷案例都證明了一件事:

行銷不是錢多就贏,而是方法對、對象準、內容好,就能打出漂亮的品牌仗。

讓我們深入看兩個中小企業能有效運用、報酬極高的策略:創意導向的品牌印象打造與內容驅動的價值行銷。

小預算也能做出品牌印象|創意 + 精準受眾

關鍵觀念:品牌,不是靠錢堆出來的,是靠情感與共鳴養出來的。

中小企業別再認為「沒錢就做不了品牌行銷」,事實上,現在的數位平台、生態與受眾行為變遷,反而給了預算有限者更多翻盤機會。

2025 年行銷環境對小型品牌更友善,因為演算法平台更看重「互動性」與「內容質量」,而非純粹砸廣告。例如:

  • Instagram 推薦貼文更傾向推播「內容有創意、互動高」的帳號。
  • Facebook 逐漸降低純廣告曝光,而是提高圖文結合、用戶參與的權重。
  • TikTok 基本上就是「創意至上」,不管你粉絲數多寡,只要內容夠有梗,就能被演算法瘋狂加持。

生活中的成功行銷策略案例

  1. 全聯「全聯先生」:低預算內容包裝也能全民共鳴
    全聯一開始只是超市,但透過「全聯先生」這個虛擬角色,搭配日常感又帶點冷幽默的貼文與影片,成功把品牌從無趣變有趣。花的不是大錢,而是「對人性與社群的洞察」。
  2. 7-11「OPEN 醬」:卡通角色結合品牌價值再創年輕族群熱潮OPEN 醬本質上只是個卡通角色,但搭配 7-11 的點數活動、LINE 貼圖,直接在社群滲透力爆棚。整個角色構成本不高,但「情感連結」價值極高。

實作建議:從這些切入點下手!

  • 設定明確的受眾 Persona,避免無效撒網(例如 25–35 歲新手爸媽、每天打手機的上班族等)。
  • 選定一個主軸風格,例如「幽默」、「誠懇」、「科技感」、「療癒系」等,讓品牌有統一形象。
  • 製作可擴散的內容元素:如 meme、社群小測驗、限動互動模板,讓使用者願意轉發、貼文。
  • 善用免費或低成本工具:Canva、CapCut、InShot 都能幫你做出高質感品牌視覺。

     

    用內容打贏價格戰|深度 + 差異化內容,就是你的秘密武器

    關鍵觀念:不用「低價」吸引客戶,而用「價值感」讓人願意多付一點。

    尤其是 B2B 或 SaaS 服務,消費者不會只因價格買單,他們會 Google、查評價、問朋友,這些「購買前的資訊」就決定了你是否贏在第一印象。

    這時候,內容行銷的深度與策略性,就成為你最大的競爭武器。

     

    為什麼內容能贏價格?

  • 因為內容能提供「教育性價值」(你幫助用戶變更懂、變更專業)。
  • 因為內容能建立「專業信任感」(用戶會認為你比對手可靠)。
  • 因為內容能持續創造「自然流量」(Organic Keyword 排名越前,獲客成本越低)。

什麼類型的內容最有效?

  1. FAQ 問答內容:建立常見問題專區,針對關鍵搜尋詞(如「行銷工具有哪些」、「什麼是行銷策略」、「如何做市場分析」)進行內容優化。
  2. 教學型部落格與影片:提供具體的步驟、流程、範例,如「如何用 Canva 做品牌簡報」、「TOWS 分析教學範例」等,具有高度分享與 SEO 潛力。
  3. 電子書 / Whitepaper(白皮書):對 B2B 尤其有效,可用來收集潛在客戶名單(Lead magnet)。
  4. 電子報內容系列:教育型電子報比促銷型更容易提高開信率,適合經營長期關係。

實戰案例:

  1. B2B SaaS 業者 A 公司
    針對「如何選擇行銷分析工具」撰寫一系列教學文,並搭配互動式 FAQ 頁面,6 個月內官網自然流量提升 320%,同時獲得 1000+ 電子報訂閱名單。
  2. 顧問公司 B 團隊
    製作一份針對「TOWS 分析範例」的 PDF 電子書,搭配內容落地頁與 Facebook 廣告,只花不到 1 萬元預算,就收集 1800 筆潛在客戶資料。
  3. 電商品牌 C
    製作一系列產品使用教學影片,並在 FAQ 頁整合嵌入,結果 FAQ 網頁的停留時間拉高 150%,並明顯降低客服詢問量。

工具建議:

  • SEO 工具:Ubersuggest、SEMrush、Ahrefs(找出關鍵字、熱門問題)
  • 內容管理系統:WordPress + RankMath 插件、Hubspot CMS
  • 設計工具:Canva、Visme(製作電子書與教學圖解)
  • 電子報平台:Mailchimp、ConvertKit、Klaviyo

行銷沒有標準答案,好策略就是你的超能力

「有曝光」早已不等於「有人買單」。真正有效的行銷,是能站在受眾角度思考、用策略整合內容與工具的精準溝通。

透過本篇文章介紹的行銷策略流程、最新手法,以及中小企業如何靈活操作的實戰案例,相信你已經對如何規劃與執行一套有效的行銷計畫有了清晰輪廓。

行銷不一定要花大錢,但一定要做對事、用對方法、內容有價值、工具會活用,就能讓你的小預算創造大影響,讓品牌在對的時間、對的人面前被看見。

讓你的行銷從「零散操作」變成「策略驅動」
Edenred 提供行銷顧問諮詢、福利發放整合工具,協助中小企業打造更強大的品牌體驗
 👉 點這裡,免費洽詢我們的顧問團隊,馬上開始!



 

 

Image Description

Edenred編輯群

Edenred宜睿智慧

Edenred宜睿智慧來自法國,是台灣最大的電子票券發行商。 自2010年在台灣成立以來,Edenred宜睿智慧已為超過上千間企業導入數位員工福利。提供的合作通路超過百家連鎖品牌,包括百貨、量販超市、四大超商、速食餐飲、休閒娛樂和各大電商。 Ednered宜睿智慧不僅在員工福利方面受到歡迎,還在行銷禮贈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透過跨通路的便利性,Edenred宜睿智慧打造了行銷禮贈中的紅利、兌點和小額贈品等多項服務,特別適用於速食店、餐廳和超商等生活場景。 此外,Edenred宜睿智慧致力於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目標,並以「Ideal」核心理念為指引,推動品質生活、綠色環保和理念追求。他們的使命是打造美好工作環境,並持續引領企業實踐綠色永續,成為幸福企業典範。

Get the latest articles in your inbox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