靜態 Logo 已死,品牌識別正進入動態時代

在這個滑一下就要抓住目光、轉一圈就得贏得好感的時代,品牌的識別方式也不能再只是「一張不會動的 Logo」了。當消費者接觸品牌的載體變得多元(手機、社群、AR、甚至車載螢幕),品牌也必須更「有彈性」、「會呼吸」,甚至「自己會變形」——這,就是**動態識別系統(Motion Identity System)**的時代來臨。

什麼是動態識別系統?

動態識別系統(Dynamic or Motion Brand Identity System)是一種可根據場景、載體、互動方式而調整的識別系統,不再是一個定格的圖像,而是一組「具備變化能力的品牌語言」。

關鍵元素:

  • 可變 Logo:依場景縮放、簡化或切換形態

  • 動態標準字:字體具備動畫或延展性

  • 節奏色彩系統:非單一色碼,而是可轉換的色系邏輯

  • 觸感動畫:加入微互動(micro-interaction)與反應式動畫

  • 音效識別(Audio Logo):品牌聲音成為識別的一部分

舉例:

  • Google 的 G Logo 可以根據產品變色或動畫呈現

  • Netflix 的開場動態識別與聲音同步記憶點

  • Airbnb 的符號在動態識別中常以呼吸動畫或情境配色呈現

這不只是視覺上的「動」,而是品牌能夠跟著媒介與使用者「互動變形」的能力。

為什麼品牌需要動態識別?

1. 使用場景碎片化

你的品牌 Logo 可能會出現在:名片、Instagram 貼文、App loading 畫面、智慧音箱語音介面、電子報首圖……

👉 一個不能調整的 Logo,根本無法在這些場景中維持一致感。

2. 行動裝置主導視覺記憶

在手機滑動時,用戶更容易被「動起來的元素」吸引。靜態 Logo 很容易被滑過;動態識別可以延長品牌停留時間、提升記憶度。

3. 品牌人格化的必需條件

現代品牌講究「人味」,而人是動態的——會說話、呼吸、變化情緒。動態識別就是品牌說:「我也是一個有呼吸的角色」。

4. 社群與短影音趨勢影響

你的品牌露出不再是官方網站,而是 IG Reel、TikTok、YouTube Shorts——這些平台預設就是「動起來」的世界,你的識別如果不會動,等於你自願透明。

動態識別對品牌策略的影響

1. 不再只有「CI設計手冊」,而是「品牌行為指引」

傳統品牌手冊:Logo 放哪裡、留白多少、色碼為何。 現代品牌行為手冊:Logo 在開場動畫的節奏是什麼?背景音效要傳遞什麼感覺?互動元素在滑動時是否放大縮小?

👉 品牌不只是設計,更是「如何行為」。

2. 品牌一致性不再等於「每次都長一樣」,而是「每次都感覺一樣」

動態識別讓品牌可以因地制宜,但情緒與語言要一致。例如:Spotify 在不同載體中可能色彩不同、動畫方式不同,但永遠傳遞「節奏、有趣、個人化」的感受。

3. 品牌溝通節奏變化

動態識別讓品牌可以配合使用者情境做出節奏調整,例如:登入畫面節奏慢 → 用戶焦躁時穩定心情;結帳畫面節奏快 → 促進行動。

成功品牌案例分析

▍Spotify:識別「有節奏」

Spotify 的 Logo 永遠不會用動畫閃瞎你,但在節奏視覺、音效識別、影片收尾動畫上,一致傳達「律動感」。這種節奏識別,幫品牌建立了長期的視覺節奏信任。

▍Google:可變式品牌符號的教科書

Google 的 G 字母 Logo 會依據不同產品線色彩延展(Gmail、Drive、Docs 等),動畫也會配合功能互動出現。

例如:「搜尋」動畫是呼吸式、穩定節奏,「地圖」則是方向動態感強。

▍Netflix:聲音+動畫記憶點同步

Netflix 每次開場的 N 字母動畫+聲音「ta-dum」,幾乎已經成為一種文化記憶。這是完美的動態識別整合。

導入動態識別的挑戰與注意事項

1. 別讓「動」取代「感」

動畫不等於情緒。品牌動起來了,**不代表有感覺了。**動態識別的目的,是為了強化品牌情緒一致性,不是做酷炫動畫炫技。

2. 要「模組化思維」,不是「一次做完放著」

動態識別是一種系統設計,應具備彈性,能在未來不同平台與使用情境中重組。不是做一支 opening 動畫就萬事 OK。

3. 設計師、行銷、技術三方要共創

導入動態識別不能是設計部門單打獨鬥,需與技術實作(前端開發)、行銷部門同步協作,否則容易做出來卻無法落地。

4. 要有「載體分級策略」

品牌不是所有場景都要動。有些地方適合靜態(如發票、合約),有些地方適合動態(如社群頭貼、影音片頭)。靜與動的比例分配才是策略核心。

企業導入動態識別的四階段建議

Phase 1:視覺審核與品牌語言重整

  • 檢視現有 Logo 是否具備延展性?

  • 品牌情緒能否透過色彩與動態傳達?

Phase 2:定義互動語言與動畫節奏

  • 品牌「說話的語氣」是什麼?溫柔?活潑?穩重?

  • 對應這種語氣,該用什麼動畫方式呈現?(呼吸、彈跳、滑動)

Phase 3:建立可重複使用的動態模組庫

  • icon動畫規則、按鈕點擊回饋、loading畫面、頁面轉場……

  • 設計「一套邏輯」,讓品牌在所有動態中都能被識別

Phase 4:落地於產品與行銷節奏

  • Landing Page 首屏動態、EDM banner 動畫、社群封面短動圖

  • 實體互動空間如展場、福利兌換機台等,也應對應轉化

你品牌的下一步,是「有節奏地呼吸」

當所有品牌都在變得「會動」,你是否也該問:

我的品牌,會不會動?

動起來時,會不會讓人感覺「是我」?

這是品牌設計邁向下一階段的靈魂拷問。不是動起來就好,而是「怎麼動得讓人記住你」。

動態識別是品牌呼吸的方式,是你在數位時代中留下感官記憶的節奏。如果你正在經營一個品牌,不論是新創、企業、產品或內部文化溝通,這是一道不能再被忽視的題。

讓品牌會呼吸,不是趕流行,而是讓人願意更靠近你。

你的品牌,也準備好呼吸了嗎?

Image Description

Edenred編輯群

Edenred宜睿智慧

Edenred宜睿智慧來自法國,是台灣最大的電子票券發行商。 自2010年在台灣成立以來,Edenred宜睿智慧已為超過上千間企業導入數位員工福利。提供的合作通路超過百家連鎖品牌,包括百貨、量販超市、四大超商、速食餐飲、休閒娛樂和各大電商。 Ednered宜睿智慧不僅在員工福利方面受到歡迎,還在行銷禮贈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透過跨通路的便利性,Edenred宜睿智慧打造了行銷禮贈中的紅利、兌點和小額贈品等多項服務,特別適用於速食店、餐廳和超商等生活場景。 此外,Edenred宜睿智慧致力於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目標,並以「Ideal」核心理念為指引,推動品質生活、綠色環保和理念追求。他們的使命是打造美好工作環境,並持續引領企業實踐綠色永續,成為幸福企業典範。

Get the latest articles in your inbox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