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朝九晚五到彈性工時:我們為什麼開始懷疑「傳統工作週」?

如果說 2020 年以前,彈性工時還只是一張 HR 理想清單上的選項,那麼疫情後的遠端工作潮,直接將它推上了企業變革的檯面。根據 Gartner 調查,2024 年已有超過 60% 的企業將某種形式的彈性工時納入制度,而其中又以「四天工作週(4-Day Work Week)」和「壓縮工時制(Compressed Work Schedule)」最受關注。

但彈性工時不是放羊式管理,而是重新設計工作的節奏與產出模式。這篇文章將帶你全面了解:

  • 四天工作週的實施型態與挑戰

  • 壓縮工時怎麼做才不累垮員工?

  • 各國實例:冰島、英國、日本到台灣

  • 適用產業與員工類型建議

  • HR 在設計制度時要注意的四個重點

這不只是時間分配的問題,而是企業文化與價值觀的轉型挑戰。一旦導入得當,甚至可能成為人才招募的新王牌。

什麼是四天工作週?不是每週放一天假這麼簡單

四天工作週(4-Day Work Week)並非單純的少一天工時,而是:

  • 維持薪資不變

  • 每週只工作四天(通常是 32 小時)

  • 專注提升效率、刪除不必要的會議與工作流程

英國的 4 Day Week Global 於 2022 年發起的試驗計畫中,有 61 家企業參與,最終有 92% 選擇繼續維持制度。受訪企業表示員工的離職率下降了 57%,生產力則平均提升 20% 左右。

【實例】

  1. 日本微軟:在 2019 年試行四天工作週後,產能提升 40%。
  2. 英國 Atom Bank:推行四天制後的員工滿意度達到 91%。

這些結果顯示:

  • 休息時間的提升,反而促進專注力與創造力;

  • 少開冗長會議、刪除低價值工作,是提升效率的關鍵;

  • 給予員工「被信任的自由」,能換來「自律的回報」。

然而,要落實這套制度,組織的價值觀與績效管理機制都需同步調整,否則只會換湯不換藥。

什麼是壓縮工作制?

壓縮工作制(Compressed Work Schedule)是指:

  1. 每週仍維持 40 小時總工時

  2. 但將其濃縮到四天或四天半完成

  3. 每日工時拉長至 10 小時或以上

優點 缺點
  • 對於需要現場工作的職種(如製造業、客服),比四天週更可控

  • 長時間集中工作會提高疲勞與壓力
  • 提供額外的休息日有助於提升員工福祉

  • 對部分家庭照顧者不友善(尤其是小孩接送族群)
  • 有利於降低員工通勤次數、減少碳足跡,企業 ESG 表現加分

  • 運作流程若未優化,容易導致生產過度集中化與風險升高

 

【實例】
美國猶他州政府部門:曾全面採用 4-10 壓縮制,每週四天、每天 10 小時。初期反應良好,但後續因民眾對公部門週五不開放抱怨而中止。

值得一提的是,部分企業選擇使用「9/80 模式」(每兩週工作 9 天,每天 9 小時,第十天休息),成為壓縮與彈性兼顧的另類選項。

兩種制度怎麼選?適用產業快速對照表

產業類型 推薦制度 原因說明
軟體開發 四天工作週 高度產出導向,重視專注與創造力
客服中心 壓縮工時 需排班,節省通勤與行政管理
金融業 四天工作週(需混合) 客戶接觸性高,建議混合遠端與在辦公室
製造業 壓縮工時 產線排程可預測,容易控管工時與人力
教育培訓 雙軌並行 可視課程密度安排排程彈性
設計產業 四天工作週 需要深度思考、靈感沉澱,重視空間彈性
醫療照護 不建議全面實施 值班與緊急應變需求高,彈性工時需極高控管

 

別急著實施,先處理好這四件事

  1. 內部溝通透明化

    · 說明目的與預期效益
    · 建立試行階段並收集反饋機制
    · 領導階層要率先示範,不只是喊口號
  2. 導入績效導向管理制度

    · KPI 要具彈性,重成果不重工時

    · 主管再訓練,避免時長迷

    · 數位工具(如 OKR 工具、目標追蹤平台)有助於推行

  3. 流程優化與工具導入同步進行

    · 避免只是把五天工作濃縮為四天

    · 引進專案管理工具、自動化流

    · 提前盤點部門內部「時間黑洞」與流程瓶頸

  4. 文化適應與心理支持

· 提供心理諮商、工時調節輔導資源

· 員工訓練:學習如何「少時高效」地工作

· 對於習慣加班文化的企業尤為關鍵,轉型需有心理準備期

彈性不是寬容,是制度設計的進化

「不打卡不是放任,而是彼此信任。」未來的工作型態正在發生變化,不是以放假為目的,而是用更少的時間,做更有價值的事。無論是四天週還是壓縮工時,制度本身不是答案,它只是通往高效與幸福的路線圖之一。

設計制度前,請先設計好你對「人」的理解。因為彈性工時,不是 HR 的福利花招,而是一場深層的組織轉型革命。

想了解更多企業實施案例與彈性制度工具,歡迎聯絡 Edenred,打造屬於你的福利新提案!

 










CY

CY

Get the latest articles in your inbox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