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彈性工時大解密:四天工作週與壓縮工時制的企業實戰手冊
從朝九晚五到彈性工時:我們為什麼開始懷疑「傳統工作週」?
績效獎金是什麼?績效獎金算工資嗎?本文將解析常見獎金種類,接著分享績效獎金發放時機、制度設計與規劃重點,並說明績效獎金重要性,最後更會推薦實用的員工福利平台,幫助企業打造更有感的獎勵制度。
企業設計獎金制度,除了要提升員工士氣,也希望達到激勵、留才的實質效果。不過獎金名目眾多,容易讓人感到混淆,以下我們就整理出 5 大常見獎金制度,一起來了解它們的差異吧!
績效獎金是一種依照工作表現發放的獎金制度,常與 KPI(或 OKR、MBO)、團隊達標、專案成效等績效指標連動。這種獎金常設有「遊戲化」設計,例如達標後可獲得獎勵,而設計良好的績效獎金制度能激發員工潛能,同時帶動公司整體成長。
業務獎金是為激勵銷售人員(業務)而設計的制度,獎金多與銷售目標直接掛鉤,是常見的「做越多、賺越多」型態獎勵。這種獎金有很多種計算方式,包含固定式抽成、階梯式抽成、團隊目標達成獎金等,企業可能也會搭配好幾種業務獎金來設定一套制度,激勵銷售人員創造更好的業績。
年終獎金是公司對員工一年貢獻的肯定,多於農曆年前發放,金額的多寡通常考慮以下幾個因素,如當年度公司營運績效、員工個人表現、員工在職年資等。年終獎金除了是對員工過去一年努力的回饋,也能激勵其在來年有更好的表現。
全勤獎金是為鼓勵員工按時出勤、不請假而設立的獎勵機制,雖然金額通常不高,但長期來看有助於提升出勤率。對於重視排班穩定性的產線作業或服務業,全勤獎金尤為有效,能有效降低臨時缺勤造成的營運干擾。不過全勤獎金的設計仍需要搭配其他差勤制度,避免員工因追求全勤而勉強帶病上班,反而影響工作品質。
三節獎金指的是春節、端午節與中秋節發放的節慶獎金,是台灣企業中最具人情味的一項福利制度。大多公司會在節日前 1~2 週發放,讓員工能「拿獎金好過節」,除了慰勞員工,也象徵企業在重要節慶時,對員工送上的溫暖祝福與感謝。
現在就用 Edenred 宜睿智慧的福利即享券作為獎勵 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用心與誠意! 了解更多 |
企業在設計薪資結構時,常會遇到一個關鍵問題:某些獎金到底要不要算在工資裡?這不只是薪資制度設計的細節問題,更攸關勞保、勞退、加班費、資遣費等權益計算的基礎。判斷關鍵在於以下 2 點:是不是為了工作付出所得到的報酬,也就是「有沒有勞務對價關係」,以及這筆錢是不是規律性地發放。
如果兩者都符合,那麼實務上還是會被歸類為「工資」,依法需要納入計算。但如果是企業出於感謝、獎勵,想給就給、金額也不固定,那就屬於「恩惠性給與」,不會列入工資範疇,也不納入勞基法相關權益的計算。
不少企業會將績效獎金包裝成激勵或感謝員工的手段,但如果獎金的發放方式有明確標準,而且是跟工作成果、業績目標直接掛勾,那麼它就具有「對價性」。尤其若是每個月都有績效制度做依據、達標就發錢,那績效獎金就會是工資的一部分。
不過,在實務上,勞動部與法院的認定標準略有不同。勞動部強調「只要達成目標就發獎金」即具對價性,屬於工資;而法院則更看重獎金是否需參酌當年度盈餘,若獎金金額須視公司整體營運表現決定,則可能被視為「恩惠性給與」,不屬於工資。
對銷售人員(業務)來說,獎金幾乎是收入的主要來源。如果這類獎金是依照成交件數、合約金額等指標計算,並依業績制度固定發放,那基本上就等同於「工作成果的報酬」,屬於工資的一種。也就是說,即使薪資單上標的是「獎金」,但它其實具有強烈的對價關係,依照《勞動基準法》第 2 條第 3 款的規定,應納入工資計算,不能單方面排除在外。
很多公司會給全勤獎金,鼓勵員工準時出勤不請假。若是公司有制度明文規定,只要員工符合條件,例如整月沒請病假、沒遲到,就一定發放,那麼根據勞動部的認定,這筆錢具備與工作表現連動的性質,便算是工資。
簡而言之,只要全勤獎金發放標準清楚、具備穩定性,全勤獎金應歸類為工資。
農曆新年、端午、中秋發放的三節獎金,一般被認為是公司為了照顧員工、營造節日氣氛所提供的福利,不是根據工作績效或勞務付出來決定是否發放,《勞動基準法》內也未規定強制雇主一定要給。因此,這類獎金大多被歸類為「恩惠性給與」,不屬於工資範圍。
年終獎金是不是工資,關鍵要看它是「公司給的紅包」還是「制度下的固定收入」。如果公司每年是否發、發多少都沒有一定準則,或只是依盈餘決定,那多半被視為恩惠性給與,不納入工資計算。
然而,如果公司明文保證發放,例如每年發固定月數、或寫入聘僱契約中,那就會被認為是工資的一部分,不論名稱是年終、分紅還是獎勵金,法律都會以實質內容來認定。
績效獎金不僅是對員工努力的回饋,更是企業強化團隊士氣與凝聚力的重要手段。若想讓獎金發揮最大效益,不妨參考以下幾個「獎金建議發放時機」!
當公司達成年度或季度目標時,是發放績效獎金的好時機。不只是獎勵達標,更是在強化「付出有回報」的組織文化。這樣的獎金發放不僅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團隊努力的肯定,更能進一步激發下一階段的工作動力,為公司創造更穩定且持續的優異表現。
無論是個人還是團隊,只要在特定期間表現出色,例如銷售成績亮眼、成功處理困難客訴、內部流程優化有成,這些時候發獎金,最能達到即時激勵與強化正向行為的效果。獎金不只是金錢鼓勵,更是一種被看見與被重視的感受。
在重大專案收尾時,也適合發放一筆績效獎金。這種做法不僅是對成果的實質肯定,也是在提醒團隊:「我們一起完成了一件不簡單的事。」這種獎勵特別適用於跨部門合作、執行期長或具挑戰性的專案,不僅能提升團隊成就感,也有助於為未來的協作建立更強的信任基礎與向心力。
有些企業會選擇在年節、公司創立週年等特別日子,發送節慶紅包或感謝獎金。這種獎金雖然不一定與績效直接連結,卻能傳達企業對員工生活層面的關懷,建立更有人情味的職場文化。企業也可考慮參酌員工平時表現,於節慶獎金額度上做出差異化調整,讓表現優異者獲得更多實質肯定,無疑能帶來雙倍的快樂與激勵。
現在就用 Edenred 宜睿智慧的福利即享券作為績效獎勵 助你打造真正有感的激勵文化! 了解更多 |
想讓獎金制度真正發揮效果,不只是發錢這麼簡單。企業要從「制度設計」下手,才能讓員工有明確方向,也讓獎金發放更具策略意義。以下會從 4 個面向切入,幫助你一步步建立一套對公司與員工都公平又實用的績效獎金機制。
績效獎金制度的目標不該只是籠統的「做得好就有獎金」,而是要具體、可衡量,像是達成一定的銷售額、完成指定的專案、提升客戶滿意度等等。更重要的是,這些目標設定要能連結公司整體的經營策略,讓員工明白自己的努力與公司方向是同一條路。
為了確保獎金發得公平,績效考核的方式必須清楚、透明。除了看得見的量化指標,如達標率或業績額,建議也要搭配一些質化評估,例如團隊合作氣氛、問題解決能力等軟實力表現。透過多元評分,不但能更全面地掌握員工表現,也能讓員工認可公司的制度公平性。
在獎金計算方面,建議區分「基本獎金」與「加成獎金」,達標就能領基本獎金,超標再領更多,創造「多做多得」的誘因。也有企業會採用「獎金池」模式,依照公司整體營運成果提撥獎金,再依各部門或個人貢獻分配,促進跨部門合作與整體產值提升。
制度再好,如果獎金何時發、未明確說明怎麼發,仍然會讓員工心生疑慮。建議企業用書面方式說明獎金發放的時間點、發放條件及計算方式,有變動時,也應透過內部公告或說明會清楚傳達,避免產生認知落差或信任危機。
當獎金制度清楚地反映公司目標與價值觀,員工自然更容易理解自己在整體營運中的角色與貢獻。這樣的設計有助於強化團隊合作,提升部門之間的協作效率,特別對中小企業來說,是提升組織韌性與留才穩定性的重要利器。
當員工能明確感受到努力被看見、成就被認可,自然會願意投入更多心力。透過績效獎金制度,企業可建立「努力有回報」的正向循環,進一步穩固員工的向心力與忠誠度。相較於單純的一次性發放,績效獎金制度更能激發長期動力,也讓員工對公司的未來抱有期待與信任。
獎金制度其實是一種具有策略意義的投資,在企業面對市場變化或調整方向時,績效獎金能穩定團隊、凝聚人心,並成為驅動組織持續前進、鼓勵員工自我成長的動力來源,也是企業打造長期競爭力的重要一環。
招募到優秀人才只是起點,真正的挑戰是如何留住他們的心。除了打造一套明確且有感的績效獎金制度,更要重視獎金本身的內容,若企業希望讓獎勵更具吸引力,推薦使用 Edenred 宜睿智慧的數位禮券線上採購平台,透過數位禮券提升員工的滿意度,同時為績效制度注入更多動力,真正虜獲員工的心!
Edenred 宜睿智慧的貼心與便捷讓企業與員工都受惠,現在就讓 Edenred 提升你的企業福利,打造更幸福的職場環境,提升員工的滿意度及工作動力,讓每一份心意即時傳遞,成就更美好的企業文化!
現在就用 Edenred 宜睿智慧的數位禮券作為績效獎勵 為員工注入滿滿工作動力! 了解更多 |
Edenred宜睿智慧來自法國,是台灣最大的電子票券發行商。 自2010年在台灣成立以來,Edenred宜睿智慧已為超過上千間企業導入數位員工福利。提供的合作通路超過百家連鎖品牌,包括百貨、量販超市、四大超商、速食餐飲、休閒娛樂和各大電商。 Ednered宜睿智慧不僅在員工福利方面受到歡迎,還在行銷禮贈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透過跨通路的便利性,Edenred宜睿智慧打造了行銷禮贈中的紅利、兌點和小額贈品等多項服務,特別適用於速食店、餐廳和超商等生活場景。 此外,Edenred宜睿智慧致力於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目標,並以「Ideal」核心理念為指引,推動品質生活、綠色環保和理念追求。他們的使命是打造美好工作環境,並持續引領企業實踐綠色永續,成為幸福企業典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