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安靜離職」不是離職,而是退出感的警訊

過去幾年,「安靜離職」(Quiet Quitting)一詞紅遍全球職場,讓許多管理者驚覺:員工不再辭職,而是默默把「熱情」辭了。沒有加班、拒絕跨職責支援、上班只是完成最低限度工作。表面風平浪靜,實則團隊凝聚力像溫水煮青蛙般流失。

當疫情紅利退場、混合辦公成為常態,企業開始發現:比起缺工,更難應對的是「缺認同」。

這篇文章我們將拆解:

  • 安靜離職潮背後的深層結構

  • 為什麼「文化認同」成為後疫情時代的關鍵課題?

  • 如何用人性化科技與數位福利重建連結感?

  • 並附上具體策略與實例,幫助 HR 與管理者重新找回團隊溫度

安靜離職不是流行語,是職場「情緒風向球」

1. 不是偷懶,而是心冷

Gallup 的研究顯示:

  • 全球僅有 23% 的員工認為自己是「積極參與」的工作者

  • 6 成以上 員工表示,他們「心理上已經退出」

這些數據的本質是:工作不再與價值連結,僅剩工資交易。

2. 疫情後的價值觀轉向

  • 從「工作中心」→「生活整合」

  • 從「表現導向」→「心理健康優先」

  • 從「競爭式升遷」→「意義感與社群歸屬」

換句話說:你若只是提高薪資福利,而沒有同步提升認同與參與感,員工仍然「在,但不在」。

文化不是牆上的價值語,而是日常的選擇習慣

1. 員工認同感由三個層面構成:

構成元素 描述 常見問題
任務認同感 我相信我做的事有意義 工作碎片化、不知所為何來
團隊認同感 我覺得我與同事連結良好 混合辦公孤島化、缺乏社群感
組織認同感 我欣賞公司的價值主張 價值觀與行為不一致、只在宣傳

 

2. 「認同感缺口」會怎麼表現?

  • 員工看似完成工作,但拒絕多參與任何非本職活動

  • 面對內部倡議活動(如永續、DEI、學習計畫)冷漠旁觀

  • 組織內部問卷出現大量「不知道/沒感覺/不評論」回答

企業如何開始重建員工認同感?

重點不是再辦一次團建,而是重新設計「讓員工被看見」的路徑。

1. 設計「微參與」機會,逐步找回歸屬感

不必一開始就要員工上台演講或參與策略會議,反而是這些小事最重要:

  • 每日打卡問候+emoji 回應:讓混合辦公者也能感受到溫度

  • 內部通訊表揚牆:每週 spotlight 一位員工的努力與特色

  • 專屬福利節點設計:如入職日、生日、年度貢獻日發送客製通用券

2. 強化企業價值的「生活化演繹」

不要只在年報或官網寫文化,而是用行動讓文化「被活出來」:

  • 強調 DEI 嗎?那福利中是否有同志伴侶保險?

  • 主打永續?是否提供碳足跡折抵券、鼓勵綠色通勤?

  • 談心理健康?員工是否有匿名心理諮詢資源?

當員工能在生活中看見文化,而非只在 HR 宣傳中聽到文化,才會產生真實的認同感。

3. 將數位工具轉化為情感接點

企業早已擁有 Teams、Slack、Notion 等協作工具,下一步應思考:

  • 如何在這些工具中融入「人味」?

  • 是否能導入像 Edenred 通用券這類可即時發放的數位感謝機制?

  • 是否讓主管可以在會議結束後,直接送一張小額餐飲券表達感謝?

真實案例:企業如何讓文化變得「看得見、摸得到」?

A 公司:科技業,用福利讓文化落地

  • 推出「社群挑戰券」:員工只要完成一次跨部門合作任務,就能獲得即享券

  • 文化語言:We build together

  • 結果:內部主動發起專案比例上升 27%

B 公司:餐飲連鎖,打破基層冷感

  • 每位新進員工入職第七天,會收到一張「暖心午餐券」+主管親筆卡片

  • 文化語言:每一份努力都值得被看見

  • 結果:新人 3 個月內離職率下降 18%

讓文化成為內部品牌,認同感自然發酵

品牌不只對外,也應對內。尤其當外部工作選項變多,員工更需要對內找到「我為何還在這」的理由。

企業可考慮三步驟:

  1. 定義內部文化語言:不只用使命願景講一套,而要提煉成員工聽得懂的口吻(例:We got your back、做得爽也做得好)

  2. 賦予文化觸感:例如針對每個文化價值,設計一個可被兌現的福利或行為獎勵

  3. 串接 MarTech 與 HR Tech:讓員工與品牌文化的互動軌跡可被追蹤、分析、優化

職場安靜離職潮的解藥,不是「叫醒」,而是「看見」

很多管理者面對安靜離職的第一反應是:「他們怎麼不努力了?」但其實這是錯誤問題。

正確問題應該是:我們讓他們還想努力嗎?

重建認同感不靠一次加薪、一次聚餐,而是靠每一個:

  • 被看見的時刻

  • 被連結的情境

  • 被理解的設計

當企業能用  HumanTech 打造有溫度的員工體驗,用福利與文化說同一種語言,員工就不會只是留下來,而是願意留下來,並參與其中。

Image Description

Edenred編輯群

Edenred宜睿智慧

Edenred宜睿智慧來自法國,是台灣最大的電子票券發行商。 自2010年在台灣成立以來,Edenred宜睿智慧已為超過上千間企業導入數位員工福利。提供的合作通路超過百家連鎖品牌,包括百貨、量販超市、四大超商、速食餐飲、休閒娛樂和各大電商。 Ednered宜睿智慧不僅在員工福利方面受到歡迎,還在行銷禮贈領域中發揮著重要作用。透過跨通路的便利性,Edenred宜睿智慧打造了行銷禮贈中的紅利、兌點和小額贈品等多項服務,特別適用於速食店、餐廳和超商等生活場景。 此外,Edenred宜睿智慧致力於實踐CSR企業社會責任目標,並以「Ideal」核心理念為指引,推動品質生活、綠色環保和理念追求。他們的使命是打造美好工作環境,並持續引領企業實踐綠色永續,成為幸福企業典範。

Get the latest articles in your inbox.